“故事新编”——话题作文构思一法
|
|
| 福建招考网整理自:fjsedu.com 2005-11-4 8:36:33 |
所谓“故事新编”,是写作话题作文时,在准确把握话题题意的基础上,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联想,将思维的触角延伸到名著、历史、传说中,以一个全新的视角,对其中的故事、人物予以加工、演绎和包装,即进行再创作,从而对话题的内涵作出独特而传神的诠释,反映社会现实生活。
在百花齐放的高考作文中,“故事新编”这一类作文争奇斗艳,最惹人注目。比如,1999年以“假如记忆可以移植”为话题作文,出现了《爱因斯坦复活之后》、《堂·诃吉德新传》、《火星拯救行动》(此文是翻新电脑游戏《帝国时代》)等。2000年以4个几何图形做“答案是丰富多彩的”话题作文,出现了《红楼选美记》、《谁是打虎英雄》、《宝玉的困惑》、《三国英雄开会》、《三个和尚新传之一:变,变,变!》、《新愚公和智叟的故事》一类优秀作文。天津一考生写的《阿Q正传》竟得满分。无独有偶,2001年依“诚信”为话题作文,江苏又有一篇《阿Q新传》,还是得满分。一个阿Q,可谓见仁见智。2001年,广西日报一次刊出6篇高考佳作,就有3篇“故事新编”类,《南国早报》刊登的也有一半是这类作文,如《西游记新编》、《赤兔之死》、《朱贵开店》、《刘备访友》等。2002年以“心灵的选择”为话题作文,出现了《刺秦》、《〈小重山〉后的选择》、《选择:在泰山与鸿毛之间》、《昭君的选择》等满分作文。2003年同样出现了这类佳作,如《既生“亮”,何生“关”“张”?》、《孔明挥泪斩马谡》(独幕剧)、《楚王的忏悔》、《宝钗鸣冤》、《陷阱》、《水浒论杂》等。
“故事新编”,好就好在它翻了花样,出了新意,使文章显得底蕴丰厚、幽默风趣、神思飞扬,令人耳目一新。有专家曾点评说:“《刺秦》、《赤兔之死》、《西游记新编》诸篇,皆以极大的机智、全新的视角、挥洒自如的笔墨,把名著的‘峰峦’打碎了‘重组’,再塑造出一座天然浑成、气象全新的‘山岳’……你一经细读,便油然生出赞美之情。也有专家在《人民日报》上发文,认为此类文章展示了“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在高考、进而在素质教育中的分量”。可见,“故事新编”是被专家看好的一种构思方式。
写“故事新编”这类作文,要注意两点。一是一定要熟悉“故事”,即要了解原故事的必要背景、意蕴及其他相关知识,以避免内容上牵强附会、知识上张冠李戴,这是写好“故事新编”的前提。只有这样,新编出来的故事才能与“故事”中人物的言行、性格以及语言风格相吻合,才能与“故事”的基本情节连续得上。举例来说,用《西游记》来写一篇作文,如果编孙悟空贪小便宜,好吃喜睡,时常耍一点弄巧成拙的小聪明,那岂不离谱了?凡“故事新编”,必须熟悉“故事”,对原著所述故事、所写人物了解得越透彻、越仔细越好,编起新故事来越得心应手,新编的故事越合情合理。“故事新编”的起始点是一个“旧”字。必须借助部分原有的故事因素,如人物的性格特征、情节的发展脉络等;一般不必另起炉灶,目中无“古”。比如演绎阿Q,只能塑造一个半新的阿Q(如其行为、语言新颖而精神本质不变,或者反之),一个能为读者所认同的阿Q,不要塑造一个全新的阿Q,一个徒有其名的阿Q。
二是一定要“新编”,这是写好“故事新编”的关键。写作时不要简单地复述原故事,不要拘泥于历史题材,必须加以生发改造,进行切合题意的必要演绎。最常见的新编方式是错位演绎,即时空错乱——古今杂糅,中外互通,熔于一炉。比如,将名著、历史、传说中的人物安排到我们所生存的现实中来,展示他们崭新的行为、言语、心理等;又比如,写历史,但又艺术地穿插进某些典型的现代生活细节。如2000年高考优秀作文《三国英雄开会》,让三国英雄刘备等人对阿斗进行评点讨论。“阿斗的江山——白送”、“阿斗式的人物——没能耐”,阿斗已成为懦弱无能之人的代名词,历史悠久。作者却拎出这一个人物加以讨论,三国英雄见仁见智,对阿斗无能的外因、内因作出了相当全面的分析,各人的分析又具有各自经历、各自性格特点,“会”开得有声有色,新编的故事既与原著有千丝万缕的联系,更有作者的创造。可以说,“新编”是写好“故事新编”作文的灵魂。
总之,“旧”就是强调写熟人,“新”就是强调写“陌生的熟人”。同时,大家在运用“故事新编”写作时,要忌一个“乱”字。完全无视话题题意,胡思乱想,胡言乱语,胡编乱造,严肃不足,油滑有余,都会影响文章的整体效果。
准备高考的同学们,不妨大胆的尝试一下“故事新编”吧!
|
 |
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|
|
 |
|
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.
②本网转载的文/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,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. |
|
|
|